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卡奴”一族莫被贪欲“卡”住前程
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沈强

  刷卡消费时风光潇洒,银行催款时焦头烂额。办信用卡原本是为了便利或理财,谁知却让人一步步走入“卡奴”行列。信用卡消费让大学生陈某养成了畸形的消费习惯,并最终把自己送进了大墙。昨天上午,陈某因信用卡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

  蓝领的收入  白领的消费
  2006年下半年,21岁的陈某大学毕业后从老家安徽来到杭州,在表哥经营的化妆品公司里帮忙。陈某的工资是与公司的经营情况挂钩的,低的时候每月只有一千七八百元,多的时候有二三千元。
  对于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除去租房的花费,这样的收入只能供陈某日常开销。可是,在旁人看来,他的日子却过得非常光鲜,穿名牌衣服,出入高档娱乐场所。这种品质生活让陈某周围的朋友十分羡慕,也让陈某陶醉其中。
  其实,陈某没有其他额外收入,他的秘诀就是几张信用卡。
  每当看到商场里那些一掷千金购买服装、包包的白领,陈某总是羡慕得不得了。可自己囊中羞涩,怎样才能过上那样的光鲜生活呢?银行的信用卡让他开了窍。
  自从办了信用卡后,哪怕没钱,他也能轻而易举地拥有他想要的名牌衣服,和朋友吃饭、泡吧时,也只要输输密码,签签名字,就可以潇洒走人。这种生活正是陈某所向往的。
  可虚荣和满足之后,银行的催款电话却让他感到还款的压力。每个月的收入还不足以应付上个月的欠款,陈某步入了“卡奴”的行列。

  为享时尚生活  冒名办卡
  还贷危机的出现没有让陈某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观念已经走上了一条歧途,反而开始想办法办他人的信用卡以承担自己的开销。
  2007年4月底一天,陈某和朋友缪某聊天,说起了信用卡的种种好处,缪某一听心动了。此时,陈某说可以帮忙代办。于是,缪某将自己的身份证交给了陈某。三天后,陈某将身份证还给缪某,告诉他信用卡没办出来。
  可事实上,信用卡早已在陈某的口袋里。为了将缪某的信用卡占为己有,陈某想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
  他拿着缪某的身份证复印件先后向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申请了信用卡。而后趁表哥公司没人,偷偷盖了公章,伪造了缪某系该化妆品公司员工的收入证明。为了不让缪某发现,陈某在办卡时,将联系方式填上了自己的电话和地址。这样一来,即使银行催款、寄账单来,缪某也不会发现。
  这样,陈某又继续了他的刷卡生活。
  2007年5月开始,他刷卡为自己的两部手机充值7次,并花了1720元买了一部三星手机。在银泰百货和杭州大厦购买金大福的项链各一条,而后到当铺典当套现。有一回,他在银泰百货一下子就买了3双鞋,其中一双小了点,转手就送给了朋友。喜欢泡吧的陈某去酒吧、KTV、外出住酒店,底气都足了不少。
  短短三个月,陈某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了20684.59元。面对如雪片飞来的账单和银行连续不断的催款电话,陈某深知自己根本就无力偿还。为了讨债,2007年10月陈某去了深圳。他天真地以为,这样银行就没有办法找到他了。

  刷卡生活破灭  卡奴成为囚奴
  银行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缪某,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消费清单,缪某惊呆了。仔细回想后,才想起自己的身份证曾经交给过陈某。
  经过警方的全力侦查,陈某在深圳市罗湖区被抓获。曾经潇洒的刷卡动作如今成了昙花一现的美好回忆。“刷卡购物就像刹车失灵的汽车一样,根本无法控制。”陈某在被提审时很后悔地说,“一开始我还想着要还钱,但欠款越积越多,完全超过了还款能力,所以就选择了逃跑。”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卡奴”开始出现在我们身边,他们为了偿还信用卡本金和不断产生的高额利息而出现生活危机。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大中城市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例将到3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生代一族中的“卡奴”会愈来愈多。 “卡奴”,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
  经办此案的检察官说:“年轻人本来就容易冲动消费,再加上刷卡上瘾和虚荣心作祟,很容易成为‘卡奴’。像陈某这样一个大学毕业生,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竟走上邪路,惋惜的同时更应该引起社会的警觉,要帮助消费者建立一种健康的消费观念。同时,银行也要加强审核力度,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案发后,陈某在安徽并不富裕的家人,为他偿还了所有欠款。